|  | 
 
 楼主|
发表于 2014-3-8 19:43
|
显示全部楼层 
| 本规范分四大部分。第一部分为:抓轨设定及质量要求,这个是基本要求,目前大家都达到了;第二部分为:资源文件夹及内部文件命名规范及格式要求,这是重点,目前的原抓命名不规范,没有统一标准;第三个部分为:种子发布页面的相关规定;第四部分为: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,精益求精,高质量得看个人。 
 
 引用
 
 一、抓轨设定及质量要求(若已按第一部分设置EAC,此处可跳过)
 
 引用
 
 (1)EAC用户请将LOG的MD5值通过EAC设定加入LOG最后
 
 (2)LOG中不得有错误产生(即抓取错误)
 
 (3)AccurateRip (XLD和EAC自动设定)
 
 (5)使用XLD的Secure Ripper或是EAC的安全抓轨模式
 
 (6)光驱偏移修正 (XLD和EAC自动设定)
 
 (7)C2指针和音频缓存废除
 
 (8)填写专辑信息时专辑名称要统一,不论有几张CD,都要统一使用官方名称,可按个人习惯在名称后面加disc1,disc2(或CD1,CD2)。音轨文件的方式:“音轨号 - 歌曲名称”,其中音轨号为两位数字,不足的由0补齐。(注意:短杠之间有空格)
 
 (9)在EAC抓轨中要做“Detect Gaps(检测间隙)”和“Test Gaps On Silence(检测间隙静音)”,并要以“Multiple WAV Files With Gaps...(Noncompliant)”创建cue文件
 
 (10)用log文件要用英语生成。
 
 
 
 
 
 
 引用
 
 二、资源文件夹及内部文件命名规范及格式要求
 
 引用
 
 (1)资源文件夹命名规范具体格式为(注意:短杠之间有空格):
 英文:
 Artist – Album
 Artist - Album (Year) [Format] {Extra}
 中文:
 艺术家 - 官方专辑名称
 艺术家 - 官方专辑名称(发行年份)[资源格式]{其他,如发行公司、编码之类}
 
 以上两个格式均可,请自选一种。
 
 (2)只允许WAV整轨或FLAC分轨的原抓,因此,每个音乐文件的名称,必须是由“音轨号- 歌曲名称.flac" 或 "音轨号- 歌曲名称.wav”组成。对于一张专辑具有2张或以上CD的,必须建立子文件夹,分别命名为CD1、CD2.....(或者Disc1, Disc2, Disc3...)。每张CD的音乐文件,CUE文件以及LOG文件应保存至相应目录。最后将所有CD的LOG文件粘贴在一起,中间要有分割线,如“*******************”,并命名为“Combined.log”放置于资源根目录下。
 
 (3)必含cue文件,log文件,Artwork文件夹,即业界三证,若为FLAC分轨,则还需含有M3U播放文件。
 
 (4)根目录下要有一个名为“Info.txt”的简介文件,简介内容应至少包含:专辑歌手、专辑名称、专辑类型、发行公司、发行地区、发行年份、语言,专辑介绍及专辑曲目。
 
 (5)Artwork扫图要用300DPI以上分辨率的扫成PNG格式的图片,如由于扫描仪原因不能扫成PNG格式的,可用其他无损压缩格式,如tif格式。Artwork文件夹内文件的具体命名方法如下:引用
 
 
 ①封面命名为:“Cover”或“Front”。
 
 ②封底命名为“Back”,底纸里面若有图案内容等,则需扫图并命名为“Inlay”。
 
 ③CD碟命名为“CD”或“Disc”,如有多个CD碟,则命名为CD1、CD2.....(或者Disc - 1, Disc - 2...)。
 
 ④歌词本扫图依次命名为:Booklet – 1、Booklet – 2…(或Booklet1、Booklet2…),歌词本背面可命名为:Inside。
 
 ⑤若唱片还有除歌词本以外的其他纸张等,则需扫图依次命名为Extra – 1、Extra – 2…(或Extra1、Extra2…)。
 
 ⑥若唱片带侧标,则需扫图命名为“OBI”。
 
 ⑦若唱片有盒子装,则需将盒子扫图,盒子封面命名为“Box - Front”(或“Box - Cover”),盒子封底命名为“Box - Back”,盒子左侧命名为“Box - Left”,盒子右侧命名为“Box - Right”,盒子顶端命名为“Box - Top”,盒子底端命名为“Box - Bottom”。
 
 ⑧若唱片有两本不同的歌词本,如英文跟日本,则扫图时需在Artwork文件夹下另建两个子文件夹“EN”和“JP”用以存放歌词本扫图,子文件夹里面文件命名与④相同;如果是多CD且每个CD分别配有一个歌词本的专辑,则在Artwork文件夹下另建子文件夹,并命名为“CD1”,“CD2” (或者Disc - 1, Disc - 2...)。子文件夹里面文件命名与④相同。此外,若英、日两本歌词本内容相同,也可只扫英文本歌词。
 
 ⑨本规范未能提到的特殊情况,请按便于他人理解的方式命名。如,简装版的CD盒子,里头可命名为Inside,外头可命名为Outside。
 
 
 
 (6)将专辑封面文件命名为Cover.jpg(或Folder.jpg)放置于根目录下(注意是JPG格式,不是PNG,便于播放器显示专辑封面),其大小不得小于600*600。多CD情况,则将Cover.jpg(或Folder.jpg)放入对应的CD子目录内。若专辑有盒子,则放盒子封面,不放专辑小册子的封面。另鼓励在根目录下放置一个名为“Thumb.jpg”的略缩图,大小不超过500*500,但此点要求不强制。
 
 (7)如有额外的信息想添加进资源包,如EAC抓轨截图、照片等,则可在根目录下建一个名为“Extra”的文件夹,用于存放这些额外的信息;如资源不想外传,则也可在根目录下建一个名为“Do Not Share Elsewhere”的文本文件。
 
 (8)资源包内的除log之外的所有文本文件,包括 cue,m3u,Info等需转为UTF-8编码。注意,log文件自生成起,不能作任何修改!
 
 
 
 
 
 引用
 
 三、种子发布页面的相关规定
 
 引用
 
 (1)标题需按如下方式命名:
 ①原抓组成员:
 艺术家 - 官方专辑名称 年份 - 格式整分轨 - 发布人@OpenCD
 ②会员自抓:
 艺术家 - 官方专辑名称 年份 - 格式整分轨 - 发布人
 
 (2)若是非中文类专辑,副标题最好写上对应的歌手和专辑的中文名字,方便搜索。
 
 (3)简介需包含:封面、log、专辑信息:如发行年份,发行公司,专辑介绍,无专辑相关介绍则附上歌手简介。此外,鼓励上传试听,但不强制。
 
 (4)试听可用本站提供的上传器,也可使用外链。
 
 (5)关于转载之类的警告语,现统一如下:
 引用
 
 分三种情况:
 ①不允许转载。
 引用
 
 本原抓作品仅用于试听,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!
 请于试听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果喜欢请自觉购买正版光碟!
 XXX发布在OpenCD的原抓作品,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!
 
 
 ②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 引用
 
 本原抓作品仅用于试听,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!
 请于试听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果喜欢请自觉购买正版光碟!
 XXX发布在OpenCD的原抓作品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论坛,谢谢!
 
 
 
 
 ③欢迎转载。
 引用
 
 本原抓作品仅用于试听,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!
 请于试听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果喜欢请自觉购买正版光碟!
 XXX发布在OpenCD原抓组作品,欢迎转载各大PT论坛,请在帖子顶部注明出处及作者,并保留后缀,谢谢!
 
 
 (6)如只有个别不想转载的资源,在副标题上注明即可。
 
 
 
 
 
 
 引用
 
 四、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
 
 引用
 
 (1)扫图的时候尽量把小册子、cd等放正,歪歪斜斜不便于看专辑的信息。
 
 (2)扫图的时候,要把 BK,Front,Back之类的就是把空白的地方给截掉,尽量不要有黑白的边框。
 
 (3)Artwork文件夹扫图的格式:能用png格式就用png格式,不建议使用有损压缩的jpg格式,png是无损压缩格式。
 
 (4)log文件生成后千万不要动,你要改UTF - 8的是cue跟m3u。如果你要上传编码为UTF - 8的log那就复制log文件到桌面修改,不要对原来的log作任何修改。
 
 (5)侧标的命名大写:OBI。
 
 (6)多CD情况,在其他子目录下放的Cover.jpg(或Folder.jpg)文件。
 | 
 |